青年探路 打造上海农村新活法(2)

来源:当代农村财经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19日 17:01:4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现在的年轻人讲究服务和舒适度,哪怕是在农村也要住得舒服。”“星公寓”管家吴柳是华严村的返乡90后,她介绍,“星公寓”套间包含卧室、厨房、

“现在的年轻人讲究服务和舒适度,哪怕是在农村也要住得舒服。”“星公寓”管家吴柳是华严村的返乡90后,她介绍,“星公寓”套间包含卧室、厨房、洗手间、定制家具等,共有180间房,均可拎包入住。

“星公寓”出租率长期稳定在95%左右,江海经济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入住200人,其中50%为中层管理骨干,大专以上学历有120人。

据悉,早在2017年8月,优秀企业家乡贤开始与村结对,支持乡村振兴。华严村集合优秀企业家代表成立了“华严乡贤汇”,设立乡贤工作室。“星公寓”“橘米公社”等乡村振兴网红项目,都是乡贤汇与村委会班子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“金点子”。

不一样的“青年中心”

集体农庄四季产出全村共享

此外,今年上海暴发疫情期间,外来青年人口众多的华严村实现“零感染”。

他口中的“乡贤”,都是热衷于乡村振兴事业的、从村里走出来的年轻人、能人,共约40人。他们每月会碰一次头,共同商议村里如何发展的大事,部分乡贤会每周参与讨论一些村里的日常事务。

截至目前,“星公寓”已经流转农户30家、6800平方米。华严村村集体通过“星公寓”项目每年增收近80万元。

“搞乡村振兴,不能把乡村给搞没了。集体农庄的模式或许值得一试。”夏晨帆介绍,华严村辟出一块520亩地的区域,四面环水。该区域内25户农户全部签订上楼协议,腾出了4000平方米的宅基地,还有几百亩的农业用地。

夏晨帆介绍,宅基地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资源,但是过去长期低效使用、无序管理,使之成为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短板。“很多村民房子租给好多户外来人员,房子成了群租房,房屋质量变差、农村环境也变差了。”夏晨帆说,2019年8月,南桥镇党委政府在华严村试点,探索农村宅基流转到村,打造优质企业人才社区。

今年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收取、分发、搬运物资以及核酸检测等工作,都在这里进行。因疫情封控的3个多月里,这群年轻人进行了超高效的自我管理,180户、200多人实现“零感染”。

来源:中国青年报

上海郊区奉贤区南桥镇的华严村,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新农村改造,却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了不一样的新生活——既能当房东收租,又不用对房屋进行大规模改造,“上楼”后还不会闲得发慌。他们既有租金收入,又能种地解闷,逢年过节还能愉快地参与土地收成的分配。

在“星公寓”最有名的拱门LOGO旁,是这群外地来沪青年在上海的精神家园——青年中心。“星公寓”青年中心就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内,逢年过节,这里是大家共同活动、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。

文章来源:《当代农村财经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ncc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9/422.html



上一篇:离开北京,这对夫妻回农村改造180㎡老宅,过上
下一篇:无棣交警深入农村“赶大集”开展交通安全宣传

当代农村财经投稿 | 当代农村财经编辑部| 当代农村财经版面费 | 当代农村财经论文发表 | 当代农村财经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当代农村财经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